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彩信频道
 
论坛首页忻氏家谱 → 当前帖子
 
题目:找到端二公迁居地及聚居后裔 得墩头王忻家宗谱手抄本 回复: 12 浏览: 320
^_^!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11-25 17:50:10 序号:1482
 
  原题:探访梅墟附近墩头王忻家 得墩头王忻家宗谱手抄本

我是懒散成性的人,但这件事没有完成总挂在心里。
今天终于去探访梅墟附近的墩头王忻家了,结果是意外的顺利。
在体育馆坐去小港方向的公交车,20分钟左右到梅墟下面的一站“新模”。

牌楼后面左边房子,就是墩头王自然村。

忻家自然村紧挨着墩头王,中间隔一条小河。桥西边晒被子的房子就是忻家。

在墩头王和忻家,共接触了10来位村民,听我说是陶公山忻家的人来这里探访,都非常热情。墩头王的一位赵先生告诉我,忻家的老屋在村的西北角,有一位忻成康老先生藏有家谱,并主动陪我过去。

路过成康的嫂子家,先见了一位现在忻家年龄最大(86岁)但十分硬朗的老太。他们确实是成字辈,老人还知道“孝德自成礼”,我这个礼字辈的自然叫她“阿婶”了。

接着三人一起到忻成康老人家,老人不在,阿婶在。他们住在一所老屋中。老屋比较大,大门进去是明堂,正屋是三开间,中间一间是堂前间,两边是厢房(楼屋),后面又是明堂。厢房是从前围墙一直到后围墙,间数比较多(忘了数了)。现在整个大屋住了多户人家。据说原来小小的忻家自然村有三所类似的大屋,现在只剩这一处了。
老屋的沧桑从这道墙门已经可以看出,大门两边现在也造了房子,当然更没有气势了,只有一对石磴还留给我们一点提示。

前明堂比较大,原来是有照壁的,赵先生还把照壁留下的基石指给我看。

据介绍,家谱的原件在北京成康老人的儿子处,这里是复制件。特别希望这是墩头王忻家的家谱,而不是我们已经找到的家谱的复件。

参观老屋之后,因估计成康老人一时不会回来,准备先回家了,两位阿婶再三留我在各自家中吃饭,虽然盛情难却,但我一来实在不好意思,二来也好避免选择之难,还是告辞了。

离开忻家,再细访墩头王。墩头王现在只有一所老屋了(忻家是剩一所“大屋”,老屋可能另外还有),主要姓氏是赵、王两姓,赵多王少。现在的忻家和墩头王只有一河之隔,但实际上两个自然村的老屋也相隔数百米,中间填补距离的,是近几十年造的房屋。

两个自然村,现在都隶属小港镇新模村,而不是我原来猜想的隶属梅墟。关于历史沿革,不知明天有否新的收获。

回家一算,整个行程包括等车、坐车的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真是顺利得一塌糊涂。

因为离开前留下了名片,下午就接到了成康老人的电话,要我明天中午到他家吃饭并聚谈。这回自然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次探访真是惊喜不断。
两个多月前打算探访时,对比过新旧地图,似乎觉得在梅墟下面一站下车后开始寻找忻家可能比较合适,但对能否找到忻家毫无奢望,还怕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调查,只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罢了。哪知下车后试着走进第一个村落,居然立马看到传说中的“忻家”二字,,而且还看到传说中的“墩头王”!真叫“瞎眼黄狗碰着倒屙坑”,我能忍得住不惊喜吗?

墩头王村民的热情让我遭遇第二番惊喜,也使我有十二万分的底气进入忻家探访。后来两位忻家阿婶的热情和成康先生的来电,有了这个垫底,惊喜的体验就不够剧烈了。

第三拨惊喜来自成康先生嫂子的“孝德自成礼”,这不当即为我的猜测“族谱中说顗公迁居墩头王,也许就是这个(梅墟)墩头王”做了权威认证吗?--可以推测,墩头王这个地名是早就有的,顗公迁居后繁衍后代,才有了忻家的地名。

现在的期待是,明天与成康老人的聚谈,应该会得到更多梅墟忻家的资料。对于那本家谱,尚不敢奢望是梅墟忻家的,因为现在得到的,已经让我感到“天佑我也”了。

――说了一大堆,希望大家分享我的喜悦。如果看着我像个“老小人”,我也认了;能做一辈子小孩,不也很幸运吗?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11-25 19:18:15 序号:1483
^_^!
回复内容:
  太好了!恭喜锦帆先生此行大有收获!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11-26 8:32:14 序号:1485
^_^!
回复内容:
  早上醒来一想,顗公是否迁居梅墟墩头王,还有疑问,因为墩头王忻家的户数实在太少了,估计也就二、三十户,极而言之最多五十户,同为五百多年繁衍,与陶公山颛公下的规模差别太大。
好在今天就会有新的线索。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11-26 15:07:26 序号:1486
^_^!
回复内容:
  听元良老先生说墩头王在金塘,现在看来应在小港!希望那里是端二公的后代世居之地!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11-26 15:13:00 序号:1488
^_^!
回复内容:
  今天得到墩头王忻氏宗谱手抄本,记载顗公迁居梅墟墩头王。

今天如约拜会墩头王忻家成康叔。成康叔现年80岁(属龙),是墩头王忻家“族长”,即辈份及年龄皆为最大者。

难得的是成康叔颇通文墨,1979年曾用毛笔抄录墩头王忻氏宗谱。今天他向我出示珍藏的手抄本,并慷慨让我带回复制。

宗谱记载顗公迁居梅墟墩头王后,在此繁衍忻氏。

另据成康叔介绍,墩头王忻家向来人丁不旺,单丁独传和有女无儿的情况很普遍,而且至今无大改变,成康叔叹为遗传。据介绍,50年代初,当地居住的忻氏只有20户左右,另外在在外地定居的约七、八十户,总共不到100户。

宗谱并记载顗公子二十五世尹助公之子“子成公又迁陶麓”,另外对顗公以上祖先,似有略为详细的记载。

又,今天弄清墩头王向来属于镇海,手抄本中亦有“顗公又徙居镇邑墩头王”。但村民交易、办事,都是上梅墟镇的,与金塘岛民习惯来镇海而不去定海同理。

下面先发几张照片,以后全部复制完成后将复制资料贡献忻会。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11-26 15:47:03 序号:1489
^_^!
回复内容: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11-26 15:52:46 序号:1490
^_^!
回复内容: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11-26 15:56:01 序号:1491
^_^!
回复内容:
  这是偷拍的丁字辈的小女孩,正在吃零食,是忻家陶公山系下不少人的“小姑婆”。
--错了,这位小女孩叫“贤科”,贤字辈的,那就更牛了,该叫她“小姑婆”的就更多了。她是成康叔哥哥的曾孙女,成康叔的曾侄孙女。(12月4日补记)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11-26 16:11:53 序号:1492
^_^!
回复内容:
  原本,自然是我关心之事。成康叔说在上海他的叔叔处,但叔叔本人已不在世,后代少联系。今天要谈的话太多,以后再继续探寻。

另外,已托其与旅外墩头王忻氏人士联系,都来参加忻会活动,浏览忻网。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11-26 16:22:42 序号:1493
^_^!
回复内容:
  我已赠2004年以来全套《中国忻氏》会刊给成康叔,能否补一套给我。以后请寄会刊到“宁波市小港镇新模村忻家3号忻成康 315801”。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11-27 20:30:51 序号:1494
^_^!
回复内容:
  据我看来,锦帆先生已夺得2007年忻氏十大新闻第一条了,恭喜锦帆先生!

据照片分析,墩头王忻家是端二公的后代,这是一次有历史意义的相逢!
在陶公山忻氏家谱中未见后来与墩头王忻家的交往,那锦帆先生又先握了一次相距几百年的手!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11-28 12:42:08 序号:1501
^_^!
回复内容:
  手抄本照片中部分文字标点、整理:

“(胜道)公始迁陶矶之麓,已而顗公又徙居镇邑墩头王。颛公永居陶(公)山,迄今历一十五代,子孙繁衍约有数千余家。”

“颛公 留陶公山 始祖”

“尹庄 尹通 尹海 尹观 在陶公山“

“顗公 本始祖”

“(尹尚之子)子明 子伏 迁管家河头”

“(尹助之子)子成 又迁陶公山”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11-28 22:57:24 序号:1502
^_^!
回复内容:
  如∶“(尹助之子)子成 又迁陶公山”

则陶公山并不是仅四房忻氏也,应有第五房(即端二公之子尹助的后代)忻氏子孙了!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
Copyright © 2006-2008 *中国忻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