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彩信频道
 
论坛首页忻氏家常 → 当前帖子
 
题目:回乡偶记(3) 回复: 2 浏览: 329
^_^!
表情: 作者:忻若林 时间 2008-10-27 22:48:27 序号:2221
 
  独步故土寻旧踪
金秋季节风轻气爽,我又一次来到东钱湖畔陶公山麓。以前每次来总因有事行色怱怱,今天特意趁早赶到许家峙下车,想好好看一看家乡的旧貌新颜。
浓浓的晨雾弥漫在湖面上,看不到东钱湖四周的群山,唯见里江停泊的小船和河中桩柱上挂着的数只虾篓在微风中轻摇。早起的农妇在河边洗刷,那一袭红衣点缀在灰朦朦的水面上,显得格外艳丽。四周静静的沉浸在雾气中,耳畔传来河埠头轻轻的哗哗拨水声。
我信步来到南安桥边,想起五十年代初每天在这桥上来回走过的日子,真是感慨万千。六十年前小小的脚印早已随时间消逝得无影无踪,唯有南安桥永远留在我心中。
前行来到小普陀景点门前广场,这里原是杨柳依依的河埠外坎(防波堤),现经拓宽改造成为景观绿地,范围直至曹家山头对面的“狮子墩”,除了建造了曲径迴廊,还在东头堆起巨石,树立木牌称为“陶公钓矶”。
广场有桥与村中街路相通,过桥就是大弄里。我沿着街路向东缓缓而行,两旁的旧屋还是那个模样:小矮门,格子窗,铁红生漆刷的门框。所不同的是石板路早已改铺成水泥路,旧屋已是更加芲老。过了四房、厅屋里,火烧场基、廿一房,就到了忻氏老祠堂。老祠堂在解放初期就改为粮库和轧米厂,后来为行路方便把老祠堂从后半部开了一条东、西方向拉直的道路,与街路东、西相接。我站在老祠堂的河埠头,看祠堂前的晒场上已造起了房子,昔日孩童玩耍的景象只能在记忆中浮现。
忽然想起了儿时上学回来的情景。那时候从许家峙放学回家有三条路:第一条当然是过南安桥后穿过夹弄从山头沿街路往东走;第二条是过桥后径直上岭墩,过小经堂到纪念碑沿环山路往东回家;那第三条路就是过桥后即沿着河边向东走。河沿边原本没有路,只有河埠头隔着河埠头,中间是河滩、晒场和临河房子的屋基石。我们几个小朋友跳跳蹦蹦一路玩着往回走,有时没路就跳到带在岸边的船上走过去。今天我也不走街路了,从老祠堂边沿着河边向曹家山头走去。乾六房的河滩头造了新屋,变窄了;走过去是曹家祠堂边的井弄河埠头,它还是老样子,只是显得老而脏乱。往东过河头堂沿的晒场也都造了房屋。再往前就是曹家洋房了,以前光裕小学的旧址,后因年久失修学校停办,现在门上挂着黎明村村委会的牌子。我沿着洋房河沿边走过去,一直走到曹家山头,过去为摆渡百姓避风挡雨而建的凉亭-----济众亭-----现在显得冷冷清清,供奉曹家菩薩的画船殿关着门,殿西侧墙上嵌着的清末名士郑孝胥手书的“济众亭记”碑刻寂莫地立在那里,象是对我诉说多年来的孤寂。在此摆渡的人早己经没有了,汽车取代了古老的渡船,济众亭只能是历史的见证了。也许那一天,这里开发为一个旅游景点,让游客们乘着古老的乌蓬渡船从这里起航摇向湖中,体验乘风破浪竞渡的风情。
故乡的确变了,只是有些惆怅。湖心塘、小普陀建设提高了旅游景点的品位,但旧街路老房屋可是越来越老了!那些有代表性的墙门里的明清建筑,但愿能在东钱湖开发中完好的保存下来,以见证一个族群的历史。
表情: 作者:忻若林 时间 2008-10-27 22:53:28 序号:2222
^_^!
回复内容:
  [im g][/img][img][/img]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8-10-29 8:21:29 序号:2223
^_^!
回复内容:
  照片可能因你的机子XP系统问题发不上图,如重装另一种XP系统即可发图。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
Copyright © 2006-2008 *中国忻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