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彩信频道
 
论坛首页忻氏文献 → 当前帖子
 
题目:忻氏回忆录序 回复: 0 浏览: 605
^_^!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21-11-5 23:53:34 序号:2762
 
  忻嘉玉先生序
忻嘉玉
中华忻氏历史和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北方忻氏联谊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由忻林先生主编的《忻氏回忆录》行将出版,这是忻氏历史和文化研究的一件大事,由衷地为之高兴。同时,对于忻林先生多年来不辞劳顿地倾心于忻氏历史和文化研究,深表感谢。
人类文明走出非洲,走向欧亚大陆,大约经历了五到十万年。作为欧洲文明最典型代表的希腊文明,创造了灿烂的古希腊神话、哲学、人文、艺术。很可惜,希腊文明曾数次被野蛮摧残打断,整体崩坍。直到中世纪近叶,这一伤痕累累的文明才得以续接。中华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史留存了不朽的篇章,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之所在。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征。
忻氏家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之沧海一粟,从《陶麓通讯》到《中国忻氏网》,从《忻氏联谊会刊》到各地忻氏修编《族谱》,点点滴滴记录了忻氏族人的繁衍生息和奋斗足迹。回忆录作为国史方志和谱牒的重要补充,也是文明传承的方式和纽带。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便能勾勒出这个时代的特征体貌,从而为后人留下这个时代的缩影。而以单个姓氏家族为主体,有组织地以回忆录的形式记载历史,挖掘时代记忆,《忻氏回忆录》应该是首开先河。这也是家族文化底蕴丰厚、富有凝聚力、经济殷实人口繁茂的有力佐证。
《忻氏回忆录》的出版发行有四大意义。其一,是忻氏历史和文化研究的又一领域。通过对忻氏人物史料信息的刻录,传承和弘扬了忻氏族人爱国爱乡的时代楷模风采,自强自立的宗族精神风貌;其二,通过对上海、宁波、德清、台州、尚义等忻氏族人祖居地民俗、民风等方面的描述,为研究这一地区特定时期文化特征和经济社会演变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史料;其三,通过忻氏族人的亲历记忆和对亲人的追思缅怀,使我们对忻氏联谊活动组织倡导者、血脉亲情架桥联络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对“天下忻氏一家亲”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其四,为各地忻氏族谱研究编撰提供了新思路。《忻氏回忆录》所讲述的人和事,于家于国,于己于亲,或波澜壮阔,或惊心动魄,或峰回路转,或平铺直叙,都是作者的亲历亲为,这在我们今后的家谱续编中,可以打破固有的体例,记录下族人舍身救国、守家创业、睦邻和亲的可歌可泣篇章。忻氏家族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千余年的家族史,族中先人或学以居位,或辟土植谷,或作巧成器,或通财鬻货,皆有所成。《忻氏回忆录》如果能为忻氏族人传承忻氏厚德文化,弘扬宗族自强精神起到提纲挈领子功,画龙点睛之笔,并为自己是这个家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将是记录者和编撰者的望外之喜。拜读《忻氏回忆录》感慨多多,收益多多,秉笔直书,是以为序。
2021年3月10日于尚义
忻惠发先生序
忻惠发
中华忻氏历史和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忻氏联谊会副理事长兼干事长
前段时间,忻林先生约我为《忻氏回忆录》第一集写个序。其实,写这个序,我是没有资格的。原因是我涉足忻氏历史文化研究还刚刚起步,还处在懵懵懂懂的感觉。只是因为感动,所以答应写些感悟。
由于“我小时候的弄堂生活”的征文,引发了忻林先生编辑《忻氏回忆录》的想法。在他的努力下,一部有二十多个专辑、五十多位忻氏人物小传组成的《忻氏回忆录》完成了。
我认真阅读了这部回忆录,确有一些感悟:
感谢忻氏联谊会的各位创始族人
忻氏联谊会在忻元锡先生的支持下,在以忻锦昌先生为代表的创始族人的艰苦努力下,于1998年9月20日在虹口公园茶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开启了上海忻氏联谊会的新征程。忻氏联谊会组建期间具有代表性的宝贵精神财富就是“脚踏车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将上海各区县、各街道,各委办局、各行业的忻氏族人组织起来,形成了为上海发展,为家乡发展发挥作用的整体力量。忻氏联谊会的继承者们在“脚踏车精神”的鼓舞下,不断探索,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相继出现了德清、临海、天台、直至北方(张家口)的联谊活动。
忻氏族人具有“勤奋、智慧、刚强、奉献”的精神
《忻氏回忆录》像凸透镜聚光一样,形象地反映了这种精神,深刻地诠释了忻氏家族“精神家园”的本质。通过聚光,尤其是忻氏人物志的介绍,汇集成了最亮的光。我们阅读这部《忻氏回忆录》,族人们勤俭持家、奋发向上的精神,智性聪慧、创业创造的精神,刚正不阿、自强不息的精神,勤于学习、勇于奉献的精神,将无时无刻激励我们,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前行。
把几十万字的文章编在一个集子里,信手翻开,才发现辑文成册很有必要
《忻氏回忆录》就像把文字变成一颗颗沙砾,铺就了忻氏历史文化成长发展的路。砂砾上留下的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记录的是忻氏族人在中国发展史中的最好印迹。无论走到哪里,陶公山的根脉始终在祖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枝繁叶茂地生长着。她是忻氏历史的记载、文化的传承,她是忻氏后人生存发展的“引路人”。让我们明白: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2020年12月16日
忻元龙先生序
情深谊长话族缘
忻元龙
中华忻氏历史和文化研究会忻氏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忻氏联谊会顾问
二十多年前,一群根植宁波东钱湖陶公山的上海忻氏族人,受忻锦昌老先生“脚踏车精神”的感召,聚乡情族谊开展联谊活动,锦昌老先生还发起编发了《陶麓通讯》会刊(即现在的忻氏会刊前身),许多忻氏族人相识相知互通讯息之余,也在此发表了许多对故乡和家族人文历史的回忆,我有幸参与编辑若干期会刊,如今看到忻林先生辛勤努力,把二十多年来发在会刊和忻氏网等各种渠道的回忆文章汇集成册,洋洋几十万言,涉及各地忻氏一族历史、文化、人文的诸多方面,细细读来,实在有太多的感慨!
上海忻氏联谊会的活动,在忻元锡、石祝三、忻礼轼、忻锦昌等等先辈老先生们指导帮助支持下,才能有今天,我们把对他们的怀念寄托在回忆里。
回忆录编录几个专辑,还有女儿怀念母亲、儿子回忆父亲、外孙感念外公等等动人事例,也收录了海外忻氏族人在忻氏网上寻亲后专门撰写的回忆父母亲和自己在抗战期后海外经历的回忆,其眷念故土之情令人唏嘘!
梁启超先生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唯思既往而固生留恋心,唯思将来而固生进取心,唯留恋也就保守,唯进取也就创新——。”
愿我们留恋而不保守,为发扬忻氏祖先的优良传统,记录本族历史文化,传承后代,唯进取而创新!
2020年12月13日
没有回复帖子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回复帖子
Copyright © 2006-2008 *中国忻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