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可适”之谜 在陈光贻著的《稀见地方志提要》中介绍了一本书《海城县旧志》,二十三卷清乾隆十七年修。旧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藏。书后有咸丰九年端月上浣邑庠生史廷珍题记,当为咸丰九年以前之抄本焉。此书一名《盐茶厅志》,又作《厅志备遗》,参《西北资料图书简目》,著录作《海城厅志》。《陇右方志录》著录作《盐茶厅志备遗》一卷,《中国地方志综录》从此名。 《海城县旧志》为清朱亨衍修,刘统纂。朱亨衍是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康熙辛卯科举人,乾隆九年任甘肃平凉府同知,十四年分守海喇都。刘统是海喇都人,举人。是志纂修时,海城名海喇都,属平凉府。 这篇提要中有一句话吸引了我,“宋将忻可适伐夏取天都山,以其地建安西州,元符二年复陷于夏人,更名东牟会”。因以前未见过宋将忻可适之事,于是十分兴奋。 因海城县在中国有两个,于是后来把甘肃平凉的海城县改名海原县。我马上设法弄来新出版的两种《海原县志》,定位元符二年(1099年)前后,于是看到了当时的一些史实。 宋咸平五年(1002年),党项族夺得以天都山为主的今海原县境。1038年建国,属西夏,元昊在今县境西置南牟会城。元丰四年(1081年),南牟会城被宋军焚毁。此年西夏收复南牟会城,复筑,故称南牟会新城。后元符元年(1098年),宋将折可适伐西夏,取天都山,元符二年(1099年)以其地建西安州,属秦凤路。折可适、种师道、任得敬等先后任知州,靖康元年(1126年)西夏又攻取西安州,州判任得敬投降,后任西安州知州。更名为南威州,又名安州。 这下基本弄明白《稀见地方志提要》有两处误字,一是“折可适”误作“忻可适”,一是“西安州”误作“安西州”。 折可适在《宋史》中有传,折家也是党项豪族。抗辽的折从阮将女儿嫁给杨业,成为杨家将的折(佘)太君,后来折家将也代代为宋朝镇守边疆,折可适是折从阮六世孙,北宋折家的最后一位名将,61岁时病逝于泾原总帅任上。 和“忻傭”之谜一样,“忻可适”之谜也是查证后方知有误,而为免后人不知而有误会,因此要留下这一番考证文字以省却日后爬梳之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