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彩信频道
 
论坛首页忻氏家常 → 当前帖子
 
题目:忻氏的故事(连载) 回复: 3 浏览: 613
^_^!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3-24 22:51:05 序号:847
 
  忻氏的故事

忻林

在几年前对忻氏有兴趣,那是因为忻氏与忻都有关,也与蒙古族有关。随着这些年对各种文献的爬梳,有了新的感觉,尽管还缺少不少文献,也没有资金去做DNA试验,但一个判断还是形成了∶这就是现在的忻氏可能不是一个民族的祖宗传下来的,陶公山是一支,天台石门是一支,德清是一支,张家口是一支,在韩国还有一支。

当然,现在只是说说,仅从文献考证,可以先来讲讲与忻氏有关的故事。

我从文献见到明确的忻氏是在宋代,那时在杭州有忻氏活动,有忻村,在浙江临海附近有忻堰的地名,当时有诗文提到过。

而所谓忻氏与欣氏是相通一家,这在家谱上也从未说过,而家谱上那个忻彪,即历史文献上的欣彪,是有误会的,那个欣彪是五代时渤海国的进士,倒有可能是高丽人。把忻与欣相通,只是从字义解释上相通,在姓氏命名上却未必如此。正象姓丘和邱都各有来历,所以明清两代的姓氏书上也不把忻姓和欣姓相混。那个有悠久历史的欣姓也从未来与忻姓来联络过通谱之事,因为欣姓是春秋时名门之后欣时的后代,与忻氏没关系。

传说忻氏是契丹人,但至今查不到契丹国文献中有忻氏,家谱中只从唐、五代时举色目人为进士来推测忻彪(欣彪)是色目人,但语焉不详,不敢再细说,其实恐怕也是有顾忌。我推测,即使家谱中有传说的成份,但在明代被毁的家谱中也不敢说祖宗不是汉族,而那时的家谱中也不会记录更多的祖宗信息,因陶公山那时从端一公传到嘉靖年间也不过几代人,家族并不庞大,一百多人足矣,这本家谱也不会很厚。如有忻氏不是汉族的信息,只怕也保不了多少密,那时陶公山的其他姓氏家谱也会有记录。可我们在陶公山只听到“逃公”的传说,最近还听说忻氏是家乡发大水流落到陶公山的传说,而不见有关忻氏是外来民族的传说。因此,我在想∶端一公到陶公山如要保住民族之密,则这可能是他已在汉族中同化多年,一点也没有让当地人看出是外来民族的痕迹!

接下来再研读天台石门的家谱,那上面说是范蠡的后代改姓,但谱上也说不清中间那一千多年的历史中的忻氏活动空白点。而这本家谱可研究的一点是有一篇明代大儒方孝孺的序,查了方写的文集不见有此文,方倒是为浙江好几本家谱写过序,但恰恰找不到这篇序。这本家谱中介绍的宋元明代忻氏的几位做官之人,也不在官方文献上有过,这也是蹊跷之处,只有一位名人忻都,但介绍的经历也与陶公山不同。这些都说明家族来源都不同。

由于最早所见的明确历史文献是金代有忻氏,那时他在陕西。南宋有忻氏,那时是在杭州。所以我想宋代应是忻氏在历史中最早露面的时代,之前应是更小的家族,如是改姓,也没有记载传下来的,这也仅仅是一家的行为,可是我们现在看不到这家遭遇改姓的记录,也不能乱猜!没有证据的乱猜是很可笑的!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5-6 15:23:29 序号:966
^_^!
回复内容:
  宋代有几位忻氏族人出现,北宋到南宋期间有两位是值得研究的,可惜史料太少了。
在金代有位忻元礼,只在陕西通志中留下了一首词,这首词倒是全宋词、全金元词中所未收入的,但词意也颇有北方军旅气息,与岳飞的那首满江红相比,也别有韵味!
望海潮 從軍舟中作 (金)忻元禮
地雄河嶽,
疆分韓晉,
潼闗高壓秦頭。
山倚斷霞,
江吞絶壁,
野烟縈帶滄洲。
虎斾擁貔貅,
看陣雲截岸,
霜氣横秋。
千雉嚴城,
五更殘角,
月如鈎。

西風曉入貂裘,
恨儒冠誤我,
却羡兠鍪。
六郡少年,
三朝老將,
賀蘭烽火新收。
天外嶽連樓,
想斷雲横曉,
誰繞歸舟。
剰着黄金換酒,
羯鼓醉涼州。
见∶《陜西通志》,巻九十七
他当时在从军舟中写这首词,又看到了海潮,不知那是在什么海边?但有几点可从词中看出,他是书生从军,这时正逢秋天,他乘船由黄河向东,由潼关去沧州,但他怀念在凉州的岁月。由于当时北方已属金国,他的国籍也是金人,我们很难知道他是什么民族的人,只好有待于新的史料出现了。
到了南宋初期,宋朝有樞宻院編修官叫周紫芝的,他的老师是忻介轩。据四库全书提要中说∶他的人品不好,因为与秦桧关系较亲密,但文采可以。在他的诗集中提到了几次他的老师,还说老师建了一个小屋,他应邀作诗,诗云∶
忻師開小軒秋霜之側范龍閣名以絶塵要予作詩
虎谿大士軒雖小,
龍閣老翁詩更新。
積翠但令常到眼,
軟紅元不解隨人。
抗容俗裏自得計,
望拜馬頭渠豈嗔。
只好與君供一笑,
世間何事可闗身。
有一次,他去奉圣山,巧遇老师,也写了一首诗纪念,诗云∶
奉聖山中邂逅忻師,相與話十年舊事,為之惘然。二十一日同遊陳侍講附子園,偶作此篇
不見跳珠巳十年,
舊遊重說固依然。
此生如我豈非夢,
到處逢師真是縁。
倦客來看栽藥圃,
先生昔侍講經筵。
人間作計無多子,
也合歸耕種穀田。
他还有一首写老师的诗,从中可见他年轻时的状况,诗云∶
忻師介軒
念我昔年少,
剛介頗成癖。
多錢嗤守虜,
飽飯嘲穀伯。
有口能雌黄,
反眼輒青白。
阿奴恃火攻,
未必出下策。
一笑當尊拳,
僅得貸雞肋。
只今真老大,
鬚髯已如戟。
折肱成良醫,
忤物知何益。
要令空洞中,
下視滄溟窄。
嶢嶢固難全,
容容聊自適。
知雌在守雄,
外曲當内直。
此理吾巳明,
師獨未之得。
願言戒覆車,
聊用銘子壁。
这首诗中可见那学生从年轻时棱角分明到老时圆滑的状态,而他反劝老师也应识前车之鉴,从中也可见忻介轩的耿直到老未变。
由周紫芝的诗中可知∶忻介轩也在宫中当过侍讲的官,也是位经学方面的饱学之士,与朝中范龙阁相熟。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5-6 16:43:08 序号:967
^_^!
回复内容:
  写完上一段,上网查一下,竟发现我查到的忻元礼的望海潮一词与另一折元礼的望海潮一词相同,而折元礼的这首词早已收入白香词谱和全金词。于是,陕西通志中的忻元礼与折元礼便要考证一下了,而这首词在折元礼名下又有两个词名∶一为從軍舟中作,一为凯旋舟次,这也是可探讨之处。
表情: 作者:忻家琛 时间 2007-5-23 2:55:01 序号:1009
^_^!
回复内容:
  能找出那么多资料,真是不容易啊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
Copyright © 2006-2008 *中国忻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