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彩信频道
 
论坛首页族人论坛 → 当前帖子
 
题目:陶公(忻氏)畅想曲 回复: 2 浏览: 438
^_^!
表情: 作者:xzp 时间 2008-9-26 8:10:01 序号:2139
 
  陶公(忻氏)畅想曲

是日,风和日丽,一辆豪华大巴满载着游客,驶向古老而又有新颖的东钱湖景区。
伏牛山是东钱湖景区的核心区,古代的伏牛山就是现在的陶公山,忻氏族人是陶公山的主要姓氏居民,这是个稀有的姓氏,是在百家姓上找不到的姓氏。但这个姓氏却富含有非常大的魅力。
大巴在在进入伏牛山前的一个大广场前停了下来。
伏牛山,山不在高,有景则灵。伏牛上高仅数百米,方圆数十公里,山脚下平坡就是居民的居住地。伏牛山的灵性就在于她是伸入东钱湖中心区域的半岛。站在伏牛山顶几乎可以近观远眺东钱湖的全貌,直至深远达数十近百公里外秀美巍峨的群山峰巅。站在山巅,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钱湖全貌尽收眼底。
伏牛山的半腰有环山公路拥抱,公路上方建有设备健全的新式宾馆酒店;山脚下则是鳞次节比的古老民居,民居的地理位置极佳,背靠山,面临湖,风景秀丽、吉祥宁静。民居中的老街是居民生息活动中心。
旅客下车后就直接进入老街步行前往观光游览。
老街从停车场不远处开始,一直连续弯弯绕绕逶迤前伸,一直延伸直至伏牛山的牛头-牛头渚; 至此,老街转向后山。
游客饶有兴趣地沿着老街一路向前,稍顷,即将到达徐家凹底,但前面有个成直角的转弯处,因此看不见前面街况,也不知什么是徐家凹底;此时却闻听到前方传来;咚咚 嗒嗒 咚咚咚 嗒嗒嗒……的一种饶有节奏的不知名的器乐声……直至转过弯角,终于发现、看到前方的路上,有一位身穿道袍,头戴方巾的游方道士,胸前抱着一个七八十公分长,直径约十公分左右的似乎也非常精致的圆筒,右手手掌的中间数指,不断地、有节奏地敲击着这个圆筒的筒底,筒的上方是开放的,筒底紧绑着一块鱼皮,当手指敲击时,就是事先听到的咚咚咚声的声源。道士的左手握着两个底部连在一起的竹板,竹板狭条状,宽不过三五公分,很薄,最多仅一公分左右,长度倒不短,接近圆筒的长度。竹板的底部是连在一起的,转弯处的竹片更薄,略有弹性,手握紧时,两爿竹片紧贴在一起,手松开时,竹片也就稍有分离,当分离时,道士就用力、快速将竹片合拢,从而形成竹片的相互敲击,这就是嗒嗒声的声源。
这个筒称为鱼鼓,与两个竹板合在一起,这个器乐就是鱼鼓简板,是用来给走方道士说唱伴奏用的乐器。这种说唱是由道士实施的,说唱的都是一些情,因此这种说唱就名为说道情。
不一会道士与游客相向而行,很快就来到面前;道士开始说唱,游客也停止了前进,稍稍围绕着道士形成半圆
诸位客官且慢行 细听贫道说道情 咚咚 嗒嗒 咚咚 嗒嗒

此山名为陶公山 此村名为陶公村 咚咚 嗒嗒 咚咚 嗒嗒
源远流长名声大 远溯春秋范蠡相
勾践灭吴国威壮 鸟尽弓藏狗必烹
深谙此道埋政坛 远走隐居伏牛山 咚咚 嗒嗒 咚咚 嗒嗒
咚咚咚 嗒嗒嗒
平吴霸越谢成功,退隐湖滨作钓翁;
自有石矶留胜迹,此山依旧属陶公。
易名陶朱(公)垂钓矶 伏牛更为陶公山
牛背山脊头临湖 陶公钓矶牛头渚
钱湖文化根深远 忻氏宗祠新秀起
诸君欲需全貌窥 请去宗祠问根由 咚咚 嗒嗒 咚咚 嗒嗒 咚咚咚 嗒嗒嗒 ……
道士向游客 微微鞠躬,右手朝游客前方一指,就继续向前方游去了。

游客齐声鼓掌答谢道士精彩的说唱后也开始继续前进游览。

不一会儿,来到了梅树下,今天的运气真好,更精彩的民族节目又即将开始上演了。从而使大批游客,约有近千人之多,都结集在这里等待。

这个节目叫做画船菩萨出会。一群壮汉,分成数列,最前面的两位各拿一支铜铳,后面四位手中拿满鞭炮、炮仗,再后四位抬着一个阁座,上座一尊画船菩萨;菩萨后面则是一群男男女女踩高跷的队伍,其后还有沙船数只,最后则是一群看热闹跟随的群众……
嗵—— 嗵—— 这是最前面两位铜铳手点燃铜铳火药的铜铳声
噼噼啪啪……鞭炮声 嘭嘭! 嘭嘭!炮仗声 这是礼炮手放的鞭炮;出会开始了,人群沸腾,热闹非凡。游客也随之前行。
出会一直沿着老街行走,直至牛头渚――曹家山头广场画船殿结束;此时在陶公钓矶水道上集结的六条龙船,蓄势待发,一声发令枪声,锣鼓齐鸣,战鼓咚咚,龙船似箭离弦向前冲去。

赛龙舟又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岸上人头涌动;水上小舟随跟,龙舟从曹家山头到蚌壳山留出了800米的竞舟水道,当行会队伍一到陶公钓矶,龙舟竞渡便开始了。锣鼓一响,水手们奋力划桨,这时水上龙舟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大发龙威……当龙舟在蚌壳山绕回来时,众龙舟便拉开了距离,分出了高低,这时赛场进入高潮。最先靠岸的水手便跃身上岸,端起一坛作为奖品的绍兴老酒,这一龙舟的水手们就成了龙舟竞渡得胜英雄。

游客一路跟随,一路兴奋,至此已达午时后,饥肠开始辘辘,人也感累,好在山脚下背山面湖,一排酒店小吃,应有尽有,既能息足,也能饱腹,又能欣赏湖光山水,好一派惬意也。

午后酒醉饭饱,开始了新的观光:一路去忻氏宗祠,一路登观光天梯,直上伏牛山巅。
行程从酒店小吃处开始,先从小道直径通上环山公路,然后沿着公路回至对应徐家凹底处,此处公路上方两侧分布有不少宾馆酒店;可以住宿进餐;公路上方还建筑有登山天体平台,从平台开始就是登山天梯,天梯就是一般大商厦的自动扶梯,到山顶约有五截之多,每截连接处都有一个大小不一的平台缓冲,每截的高度在十余米左右。公路下方有宽畅的下行步道和斜坡直达徐家凹底,由此可以前往忻氏宗祠。
步上天梯,十余分钟即可送达山巅,在山巅建有观光塔一座,塔高数十米,塔顶有旋转餐厅,可乘塔内电梯进入。在餐厅内临窗远眺,此时真正体会到郭沫若的“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精核意境所在了!心胸为之一震。
忻氏宗祠是陶公山村有数的几个宗姓居民中一个较大姓氏的宗祠。她既是忻氏宗族的根,也是忻氏宗族家史陈列馆,600年前一个忻氏祖先携带4个儿子来陶公山定居,一直到现在繁衍了四十余代一万三千人左右,遍布国内外,特别在宁波、上海、北京、台湾、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地。忻氏是稀有的姓,在百家姓中找不到的姓,然而她却有极大的凝聚力。现在的忻氏子孙,还不断在寻找发掘600年前祖先的祖先根的历史。不忘根蒂,才更有前程。参观忻氏宗祠,她会告诉你这一切。
忻氏宗祠还陈列有陶公山的历史,直至东钱湖的历史、东钱湖的文化。
陶公山是东钱湖之中。忻氏是陶公山之中。忻氏宗祠是忻氏之中。

盛世修谱。祖国一日千里,昌盛繁荣。
东方日内瓦的东钱湖不是美梦是现实。我忻氏子孙为实现此宏愿而努力。

后记

陶公畅想曲只是一个畅想,如果能够是现实,如此胜景难道不能吸引游客吗!我想会的。
如此胜景游一天也游不完。晚宿半山腰的宾馆,临窗遥望万家灯火,湖光水色,还能浮想翩翩……
吸引游客,客源就不成为问题。但需要宣传,需要介绍,需要推广……需要中介机构
问题是真正要想实现,还需要建设,需要设备:主要建筑设备;半山腰的宾馆、登山天梯、山巅观光塔、忻家宗祠、一批酒店小吃……;还有表演人员:说道情的艺人、画船菩萨出会的一批的人员,人员的培养和工资……这批启动资金不菲

收支测算:
每天游客1000人;2000人;3000人;5000人
以3000人/天计,每车50人,计有大巴60辆,停车场容量,如果有1/3人留宿,则需住宿1000人的床铺铺位,则需要宾馆十家。要供应3000人的午餐,则需要多少家酒店小吃店?
消费:1,住宿,每人100元×1000=10万 2,3000人餐饮消费;3,3000人门票消费;4,其他……

需要招商引资


上述也作为建议供忻氏联谊会参考,希望忻氏联谊会为钱湖发展建设提供头脑资源。
[img][/img]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8-9-26 8:22:27 序号:2140
^_^!
回复内容:
  谢谢忻志鹏老先生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忻家的清明上河图,我想东钱湖管委会也会在规划中考虑到了这些民俗风情应表达的忻家特色,来日方长,前人栽树自有荫于子孙啊∶)
表情: 作者:行者 时间 2008-9-26 10:24:19 序号:2143
^_^!
回复内容:
  尽管是一部令忻氏族人令人陶醉的浪漫畅想曲,尽管这篇文章是忻志鹏老先生的妙笔生辉,尽管这等美景需有一笔豪资才能实现,但先要有“头脑资源”!
今天:走遍陶公山,只见破旧民居民屋,小巷里,老屋内几乎看不见年轻人影子?这是市场经济召唤,现代文化吸引的必然景象,是陶公山人发展进步的过渡现象。今天,欣喜看到鄞促会,忻氏联谊会,家乡人正在加紧做应该做的事。相信:只要挖掘~发现~鼓励有市场经济头脑的忻氏后代,共同发展陶公山的经济,这幅美景~不仅是畅想,更应该不是遥远的现实啊?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请注意:本论坛设置游客不能发帖子。回复帖子
Copyright © 2006-2008 *中国忻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